鲁交科教函〔2025〕5号
各市交通运输局、厅属各单位、省属企业、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效能,支撑、服务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经研究,省厅拟启动省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整合建议征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围绕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需求,对省厅认定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平台(以下简称“省级平台”,包括省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两类)进行优化整合。同时,聚焦行业前沿领域和短板弱项,科学谋划布局新增平台,加大对优秀省级科研平台扶持培育力度,支持争创更高层级平台,构建“定位清晰、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动态优化”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能力,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科技支撑,加快发展行业新质生产力。
二、工作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整合: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整合、优化布局、提升效能”的原则,对现有平台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整合,避免重复建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需求牵引,前瞻布局:紧扣行业发展需求,统筹存量优化与增量布局,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对重大工程、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
3.动态管理,持续优化:建立平台动态管理机制,定期评估考核平台运行情况,及时调整优化,确保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健康发展。
4.开放共享,协同创新:推动跨区域、跨单位资源整合,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开放共享水平。
三、主要任务
依据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交科技发〔2017〕174号)和《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管理办法》(交科技发〔2018〕114号)有关要求,结合科技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培育交通运输行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明确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两类科技创新平台的定位、任务和组建模式,开展优化整合和新增平台布局工作。
(一)优化整合现有平台资源
各省级平台依托单位梳理现有平台工作情况,提出优化整合建议(填写附件1),包括以下3种情况:
1.整合。对研究方向交叉、技术领域重叠的平台,应通过机构合并、团队整合、资源共享等方式进行整合。平台拟进行整合工作的可由牵头单位制定整合方案,明确整合后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及考核目标。平台整合可针对本单位所辖平台,也可主动联系对接外单位所辖平台协同开展;可整合同一序列平台(如将原有两个及以上行业重点实验室进行整合),也可整合不同序列平台(如将原有行业重点实验室和行业研发中心进行整合)。
2.保留。对认定后运行成效显著、行业贡献突出、考核评估成绩良好的平台应进行保留。平台拟进行保留工作的应简要说明理由,列举平台自批复至今,承担的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获得的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培养的国家、省部级科技人才等突出成效,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3.撤销。对团队力量弱化、长期发展困难、考核不达标、无实质科研成果、研发方向已不符合当前行业发展需要的平台,应进行撤销。平台拟进行撤销的应简要说明平台当前存在的问题、往年考核评估结果、资源效益评估状况等。
(二)研提新增平台布局建议
结合行业科技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各单位可研究提出新增平台布局建议(填写附件2),应符合以下要求:
1.布局重点领域。聚焦行业亟需突破的共性技术难题(如人工智能+交通、无人驾驶、智能建造、交能融合、低空经济、绿色低碳、安全应急和跨学科前沿交叉等),补齐目前省级平台方向缺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2.协同区域发展。紧密对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和地方“十五五”规划中的重大工程和产业需求;在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等区域,布局特色化平台(如港口智慧物流、内陆多式联运等)。
3.创新建设模式。鼓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体化平台;推动沿黄流域、环渤海区域交通科技平台资源共享,跨区域协同;在济南、青岛等科创走廊内,推动平台与产业园区联动,加速成果转化。
4.严控建设数量。各单位推荐每类省级平台新增建议不超过2个,并要明确布局平台名称、类型、相关依据、布局时间、主要研发任务及条件保障内容。不具备建设某个类型平台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不提出建议。
四、其他
1.材料要求。各单位要按照“少而精、成体系、强能力、重贡献”的原则,质量优先、实事求是地提出保留、整合、撤销的建议及新增平台布局建议。对于在优化整合工作中主动减量提质的地区和单位,省厅将在后续平台建设中优先支持。参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管理规定,今后每个省级平台原则上由一个独立法人单位牵头建设,因工作需要可组织产学研用不同单位联合建设但只在牵头单位挂牌。
2.上报程序。各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本单位及辖区内单位建议的遴选与汇总,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后报省交通运输厅。厅直各单位、山东交通学院、各省属企业等单位按照要求直接报送省交通运输厅。
3.其他。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本通知工作要求,填写《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整合建议表》(附件1)、编写《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平台新增布局建议》(附件2)。于2025年4月15日前将相关材料电子版(盖章扫描PDF版1份,word版1份)发送至指定邮箱。逾期不反馈视为无工作建议。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杜洪涛 0531-51762227
常希龙 0531-85903978 17615866864
附件:1.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整合建议表
2.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平台新增布局建议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2025年3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
鲁交科教函〔2025〕5号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征集省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整合建议的通知.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