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之滨,胶州湾畔,青岛以其“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旖旎风光闻名于世,更以“海陆枢纽、开放窗口”的交通禀赋屹立于时代潮头。从先秦琅琊古港的千帆竞发,到近代胶济铁路的汽笛轰鸣;从田单火牛阵的烽烟战鼓,到现代海底隧道的科技传奇,青岛的交通史始终与城市文明同频共振。
近年来,青岛市交通运输部门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指引,将文博场馆建设作为活化历史资源、弘扬城市精神的重要抓手,通过联盟整合、智慧赋能、研学创新等举措,探索出一条“文博+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新路径,让交通文化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焕发新生。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博馆推选展示活动中,青岛多家交通文博馆获“最佳文博馆”“十佳文博馆”等称号,演绎了一曲交通文博的时代交响。
向海图强启新章
青岛“三面沧海,一城山色”的地理格局,塑造了其“向海而生”的交通文化基因,也为交通文博建设提供了天然的叙事场域。
青岛港的百年兴衰史,是城市发展的缩影。依托山东港口展馆、青岛航标博物馆等载体,青岛将港口文化从单一的物流功能升华为精神符号。
山东港口展馆以哲学三问“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为叙事框架,从古代漕运到智能码头,展现港口文化的迭代与精神内核的坚守,系统呈现山东港口群从传统码头到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转型历程,重点展示其服务“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
青岛航标博物馆则以“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航标精神为核心,通过百年灯塔文物与文献,将航海文化升华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坐标。
青岛的航海文化可追溯至宋代的密州板桥镇,这里曾是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所在地,见证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今日的市南针路航海博物馆,以宋代针路图为轴心,陈列古代航海仪器与海图,重现了“千帆竞发”的盛景。
为集中展示世界隧道发展历程和隧道建设的创新科技,着力展示青岛的标志元素之一——胶州湾隧道的建设、运营、管理,顺应海洋之城的文化脉络,延续岛城海洋文化内涵,体现岛城的文化追求,坐落于青岛胶州湾隧道管理中心内的胶州湾海底隧道博物馆通过VR技术重现世界级海底工程的建造奇迹,千余件展品涵盖地质样本、施工器械与荣誉勋章,成为交通运输科普标杆。
精神淬火映初心
青岛,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发祥地之一,其交通史不仅是一部技术革新史,更是一部民族自强与红色精神淬炼的奋斗史。
青岛道路交通博物馆作为国内首个以交通为主题的行业博物馆,以“红石精神文化馆”为核心展区,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运输的微缩景观、实景还原和巨幅影像,再现了1953年青岛工人克服技术落后条件、完成300吨花岗岩运输的壮举。这一场景不仅是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凝练,更通过手摇发电机播放开国大典原声等互动体验让参观者“触摸”历史。
6路线是青岛市开通的第一条沿海旅游线路,也是青岛市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公交线路,诞生了5位女性全国劳模。青岛公交劳模文化馆经过9次升级改造,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劳模精神数字化、具象化呈现,为公众提供沉浸式、互动化的教育体验。该馆以青岛6路线为载体,设置“一条线路、一面旗帜、一流班组、一场活动、一片关怀、一路创新”六大特色主线,生动展现了劳模精神与城市发展的相融共生。
胶济铁路被称为中国近代铁路史的“活化石”,自青岛而起一路向西,与中国铁路大动脉接轨,构架起青岛通往世界的大道,成为进出青岛的重要门户。以时间为发展脉络,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设置了“起点”“联接”“抗争”“铸魂”“腾飞”5个主题展区,串联起民族自强的抗争史诗。
文旅交响向蔚蓝
近年来,青岛市交通运输部门以文博建设为纽带,深挖“交通+文化”的融合价值,通过打造特色文博场馆集群、构建智慧文旅生态,让历史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2023年,在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及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和支持下,青岛交通文博联盟成立,该联盟是由青岛交通行业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对行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交通遗址、旧址、码头、车站等青岛地标性交通场所以及为交通文博事业提供相关服务机构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打造了“文博+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联盟的成立,将作为交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搭建起交流互鉴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岛城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伟大历程。借此契机,联盟各场馆也积极促进交通文化与教育、旅游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新时代交通精神谱系,热情服务来自全国各地的交通文博爱好者。
目前,交通文博与旅游、教育、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青岛文旅经济的新增长极。
以“丈量青岛——走近老建筑”文旅公益行活动为例,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与八大关别墅群、邮轮母港TEU集装箱部落串联成线,形成“百年交通”主题旅游黄金线路。2024年推出的“海不扬波”海防文物游径,更将航标博物馆与即墨古城炮台遗址联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的双赢。
青岛邮轮母港以TEU集装箱部落为载体,举办国际港口艺术双年展,将集装箱改造为当代艺术展厅;胶州湾隧道博物馆通过承办国际隧道学术峰会,推动中国技术标准走向世界。这种开放姿态,使交通文博成为青岛参与全球文明对话的独特窗口。
“哇,这架飞机好大啊!”刚踏入民航博物馆青岛机场分馆,一群研学儿童就被眼前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模型吸引,纷纷发出惊叹。民航博物馆青岛机场分馆采用文旅融合、虚实结合等方式,为旅客打造出一个能够充分感受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的新空间。自开馆运营以来,民航博物馆青岛机场分馆整合青岛民航资源、交通资源,通过内部挖掘、外部合作,会同主流媒体、游学机构、企业院校等开发了“铁公机”“海陆空”等7项研学、游学、科普产品。
从历史深处驶来的帆影,到未来已来的智能枢纽,交通运输文博建设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着青岛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这里,钢轨与海浪共鸣,科技与人文共舞,一座城市以交通为笔,以文化为墨,在蔚蓝的胶州湾畔,书写着永不停息的“青出于蓝”传奇。